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一种结构为正五聚体的急性时相蛋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精确性,是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正常人血浆中C反应蛋白含量很低,当发生急性细菌感染、恶性肿瘤、局部缺血或组织损伤时,肝细胞会合成大量C反应蛋白入血,使其在数小时内急剧升高,所以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也是临床上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标。
1、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病毒感染时,CRP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
2、监控病情变化及术后感染,并用于抗生素疗效观察
CRP在血中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正相关。有研究表明,术后6小时左右,CRP开始升高,如无并发症应在术后三天下降直至正常,如术后出现感染,则CRP长时间不下降;术前CRP升高者,术后感染率也远高于术前CRP不高者。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时,动态检测CRP是必要的,它比临床体征更早作出并发症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在粒细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制时更有临床意义。
3、预测心血管病危险
持续的轻度CRP升高,说明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研究证实,与低水平CRP妇女相比,高水平CRP妇女患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度增加5倍,发生心梗或中风的危险度增加8倍。急性心肌梗死时CRP升高,在无溶栓治疗时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在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CRP更高。CRP可作为缺血性中风预后的独立预报指标,CRP大于10mg/L比小于10mg/L者危险性大得多。如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可预知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4、用于疾病的随访和监控疗效
在疾病发作后的六小时CRP含量即迅速升高,持续的时间与病程相仿,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对临床有一个先驱预报作用。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必须予以重视。为此,在病程中,作一系列CRP测定,对观察有否病情加重,呈现并发症和治疗监控等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临床上一般<8mg/L为正常,连续结果的前后比较更有意义。
所有年龄段 | <6mg/L(平均低于1mg/L) |
新生儿 | <3.2mg/L(平均0.32mg/L) |
儿童 | <2.2mg/L(平均0.16mg/L) |
成年男性 | <5.2mg/L(平均0.55mg/L) |
女性 | <4.6mg/L(平均0.42mg/L) |
吸烟者 | 中值为11.5mg/L |
孕妇 | <20mg/L |
1、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体外诊断资讯
2、CRP(C-反应蛋白)及其临床意义-医学界